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>>校长专栏>>校长文章

又是一年清明时 骆巧弟

点击数:5994

又是一年清明时 骆巧弟


  又是一年清明时
  外面寒风呼啸,天气突然降温近20摄氏度,从夏天陡然进入了冬天,在这个充满思念充满感伤的季节,一个人静坐于窗前,望着外面漆黑的夜,听着呼呼的风,心绪突然变得伤感起来。
  从博客网站中搜索自己曾经写过的《清明思父言志》、《清明忆祖父母》,重温一遍,不禁泪流满面。发给姐姐、堂兄弟老表们看,他们也说看哭了,斯人已去,恩情永留心间!心中有一道伤疤,时时隐隐作痛,那就是父亲刚过不惑之年就英年早逝;心底有一丝惧怕,时时掠过心扉,那就是自己正好到了父亲当年早逝的年纪,而且依旧遗传了血糖血压高的基因。于是愈加的觉得生命可贵,愈加的觉得应该不虚度每一天,在工作上,为学生多留下一些感动瞬间;在家族中,为后代多留下一些永恒遗产。
  依稀记得在老家万埠洲上小学读书时,每年清明节,万埠镇会组织隆重的纪念革命先烈的活动。一个学校都倾巢而动,徒步行至铁耙山纪念碑。高年级的学生在前面擎着花圈,虽然很累却甚是荣幸满是庄严,将近200人的队伍也是浩浩荡荡。等我们到达,万小的学生早已到达,以前不太懂,现在才知道,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,而且他们应该有组织整个活动的任务,所以等我们气喘吁吁奔赴八九里路到达时,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已经人山人海。
  清楚的记得仪式很庄重肃穆,有许多人用话筒讲话,有领导有学生,那时对话筒是莫名的神秘,对讲话的学生是莫名的崇拜。之后应该是献花圈什么的仪式,就记得不是那么清楚了。印象深刻的还有当时每个人要带好纸和笔,仪式过后要抄碑文上的介绍,回来要写作文的。万埠铁耙山纪念碑是纪念77年万埠涨大水,三个飞行员冒着恶劣的天气送食物给灾民,触碰到长岭山脉而壮烈牺牲的。从小就在我们心中烙下了感恩的印记。那时的我们好像每天9:30上课,下午好像还不上课,抓鱼摸虾、爬树偷果、放牛洗澡什么的乐此不疲,好像我们也一个个健康成长了!
  等我自己当老师分到长均教书,社会氛围好像也变了,不太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了,加上离万埠纪念碑也远,这样的活动是不可能组织的,但是模糊觉得万埠所有的学校应该也没有了类似的活动。因为我在青湖学校有一次清明节带领学生干部,租一部车前去扫墓,那里静悄悄的,人迹罕至,破败不堪,但我仍有一丝情节,寻找昔日的记忆,为学生留下感动瞬间。
  待到乔乐学校当校长以后,离县城革命烈士纪念碑几十里,更加不可能有此活动了。前段时间听说乔乐有个梧桐岭,在1940年5月15日清晨,国民革命军19集团军罗卓英部第51师在此地段发起对日军的袭击,打死打伤日寇400余人,毙敌战马40多匹,缴获各种枪械500余具。 听说有三道战壕留存至今,运气好还可以捡到子弹壳,一经听说,兴奋异常,遂决定清明节带领全校师生前去缅怀先烈。
  待双休考察实地时便打了退堂鼓,因为生态保护的好,也因为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这个爱国基地,所以抗战遗址隐藏在高大的灌木柴草中,使人无法近前。加上路途也有十多华里,于是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废弃了此计划。只是在大课间提了此事,要求学生们缅怀先烈,当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;要求学生们清明一定要随长辈前去祭拜先祖,切不可因为迷恋游戏而不去;要求学生们文明祭祖、环保祭祖。放学回家时,团委吴书记和我说:团委群里很多学校组织学生清明扫墓了,挺遗憾挺自责的。是啊也许自己是懈怠了,没有条件却没有创造条件去完成想做的该做的事!也是佩服东阳行知能组织师生徒步石鼻古村;全体师生穿雨衣徒步安义革命烈士纪念碑扫墓!


  今天早上是被春雷惊醒的,大雨倾盆而下,似乎不想停歇。老妈打电话来,说下雨就明天去,我想想还是冒雨前去吧,显得更虔诚不是!买了两个花篮,另外买了一箱奶和一箱桃酥饼干给妈妈吃。虽然大街上依然是纸钱塑料花多,但是花店里鲜花也慢慢有许多人买了,移风易俗不可能一蹴而就的,我妈妈还是很开明的,说这个好,其实看到大多数人还是烧烧纸钱,心理还是有些虚虚的,坚持做一件事还是蛮难的。不过相信到我儿子侄子们手里,应该就会彻底改变了,毕竟我们从现在开始熏陶!
  路上和我儿子谈谈心,问问他警察学院的生活。儿子说学校大部分学生都不上进,因为基本上包分配,我说学到知识是自己的,用知识武装自己才是最持久的。所幸儿子还是蛮懂事蛮上进的,一直要求他多看看古今中外的书籍,将来毕业当警察要匡扶正义,要为家族做力所能及的事。除了儿子,我还有六个侄子,两个大侄子,因为以前我条件不是很具备,所以没有在我身边读过书。后面四个稍大的两个在我身边读到初中毕业,一个考取定向师范,一个考取安义高中;小的两个现在带在身边一个读初一,一个读初二,跟他们讲的最多的就是要孝顺团结,要用知识武装自己。所幸倾情付出所以似乎还比较崇拜我,还比较有话语权,他们虽然不是很优秀但也不至于逆反!
  饭后和他们谈起太爷爷给后辈们留下的一个竹山。清楚的记得,小时候“耙粪”到那个竹山,那时竹子还不是很多。听我妈妈说开始的竹种是我爷爷从长岭肩扛下来种上的,现在爷爷不在很多年了,但是竹子却越来越多。家族规定,凡是爷爷后辈的人建房子,无偿到山上砍竹子,我09年在家建房就砍了几十根竹子。每年清明节,便是竹笋出土时,我大伯和我家就会挖很多竹笋,勤快的大伯还会晒很多干竹笋给儿女们留着。听妈妈说,他们还集中卖过三次竹子,三兄弟分了不少钱!我就在想,人生一世,应该多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永恒的遗产才好!
  我家老房子后面前几年也栽种了几棵竹子,现在已经遍地竹根,蓄势待发了,竹子四年长根,一旦长笋四个月便高达十几米。相信不久的将来,我家后院也是一片竹山。而且今年我在新房子周边栽种了2000棵罗汉松,1500棵茶花,500棵油茶,100棵10公分的桂花树,期待留给孩子们一座绿色银行;留给他们一片休闲栖息之地;今天我又为他们留下一篇文章,留下一片期许!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8年4月5日夜


上页1下页
【责任编辑:骆巧弟】(Top) 返回页面顶端
昵称: mail: 验证: 45+49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