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>>教师风采>>教师文章

《差不多先生》读后感 七二班刘纤

点击数:5700

《差不多先生》读后感 七二班刘纤


   今天,我读了作家胡适先生的一篇文章,题目叫做《差不多先生传》。这个题目十分有趣,我带着一丝好奇读完了全文。
  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叫“差不多”的人,他看不清,听不明,做事总是马马虎虎,他常说:“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。何必太精明呢?”
   他小的时候,去帮妈妈买红糖,结果却买成了白糖,他妈骂他,他却说:“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?”
   他上学时,先生问他:“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?”他说是陕西。先生说:“错了,是山西,不是陕西。”他说:“山西同陕西,不是差不多吗?”
   他长大后在店铺做伙计,总是做事不精细“十”跟“千”常常写错。掌柜的生气了,骂他不仔细。他只是笑嘻嘻的陪小心道:“千与十只差一小撇,不是差不多嘛!”
   有一次,他有事要外出,慢悠悠的走到火车站,迟了两分钟,火车开走了,他不满的说:“八点三十开车,八点三十二开车,不是差不多吗?”
   有一天,他忽然得了急病,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。谁知家人弄错了,喊来了西街的牛医王大夫。他说:“汪大夫和王大夫不是差不多嘛?就让他试试吧!”王大夫走向前,用医牛的方式替他治病,不一会儿,他便一命呜呼了。他临死前,说:“活人同死人也差……差不多,……凡事只要…差…差不多就……就好,…何…何必太……太认真了呢?”他说完了,便死了。
   他死后,大家都说他看的破,想得开,于是,人人都向他学习,中国很快变成了一个“懒人国”。
   读了这篇文章,我认识到了懒惰和做事马虎的危害。我们决不能像文中的差不多先生一样,不求上进,马虎行事,这样只会让我们一事无成。


上页1下页
【责任编辑:雷霞】(Top) 返回页面顶端
昵称: mail: 验证: 7+24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