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>>教师风采>>教师文章

始于乔乐不止于乔乐

点击数:3434

始于乔乐不止于乔乐
——乔乐学校乡村少年宫汇报材料


  安义县乔乐学校,位于安义县南大门,属安义县最偏远学校。坐落在美丽的西山脚下,东接新建、西连高安、北与石鼻千年古村毗邻、西与奉新接壤。学校历史悠久,可追溯到明英宗时期状元公谢一夔回乡探亲捐资创办义学止。学校占地面积上百亩,现有17个教学班,在校700余名学生和50多名教职工。2016年3月,在县文明办等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建成安义县第二所农村学校少年宫,少年宫以“快乐、健康、特长”为宗旨,以“艺术、体育、文化”为主要活动内容,把课堂教学和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,形成寓教于乐,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,我们今天从期盼、规划、困惑、攻坚等方面与大家分享建设情况:


  一、动在一个“谋”字,一张蓝图绘未来。   

  从建设之初,学校就高度重视乡村少年宫建设,迅速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,校长亲自抓少年宫建设,学校制定了《少年宫活动实施方案》,七易其稿。我校结合本校实际,高处谋划,确立本校特色;实处落点,找准发展方向;久久为功,分层跨班选课,避免乱折腾,瞎折腾,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。确立了以“篮球、排球、足球”三大球为第一批试点,以“舞龙、街舞、广场舞、国学研讨”为第二批递进,以“园林、魔方、话剧、竖笛、吉他、葫芦丝、象棋、围棋、书法、科技、播音、导游、绘画”等十八大社团全面铺开,与我校崇文尚武校园文化深度融合,试点实践尝试反思,找到最佳的活动载体。


  二、突出一个“选”字,各有所进上层次。

  千方百计寻场所,盼来了少年宫项目,又面临“无场地、无教师、无设备”的困境,我们整合升级其他功能室,改造装修活动专用室,布置了文化墙,完善了场所设施,保证了活动有序进行。千挑万选购器材,原来苦于资金,有心而无力,有了少年宫的第一批启动资金后,我们倍加珍惜,先后开了8次会,作了5次调研及问卷,据实所需购器材,不厌其烦与上级对接,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设想,尽可能达到自己的预期,购置了开展活动紧缺设备器材。千思万想觅老师,乡村教育面临的几大问题其一是缺钱,其二是缺人,少年宫运行以我校教师为主要力量,教师有什么特长,我们就开设什么课程,另通过培训、走教、网络等方式,边教边学实现一专多能。民间传统艺术剪纸、武术、舞龙等重点、难点项目通过外聘教师寻求短期突破,学校跟训老师强势推进。千锤百炼育英才,每天活动无间隙,常年活动不间断.寒来暑往,春去秋来,白天黑夜,风雨无阻克服困难开展活动。


  三、抓住一个“落”字,落实载体出成效.

  狠抓少年宫活动载体创新,不断挖掘本土特长师生,实行兵教兵、兵练兵、兵强兵,“六动”使得少年宫活动快速落地。
  文体娱乐活动进行推动。学校少年宫以 “学生需要、学生喜欢”为立足点,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。根据学校户外场地现状,在校园内划分出篮球场、乒乓球场、羽毛球场、排球场等活动区域,以学生的兴趣、特长、爱好组建小组,每周定期组织活动。2016年,为了丰富大课间学生的运动项目,我校引入“阳光大课间”,将传统国学、特色武学进行有机的融合,树立品牌效应,使之成为我校少年宫特色项目支撑。常规的体美音课进行带动。 一是外化于行,利用体育、音乐课巩固少年宫成果;二是融入大课间,诵、唱、跳升华少年宫成果;三是内敛于心,通过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传承展示成果。每天的学生社团进行拉动。将文体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相结合,开设了“篮球、排球、足球、舞龙、街舞、广场舞、国学研讨、园林、魔方、话剧、竖笛、吉他、葫芦丝、象棋、围棋、跳棋、书法、科技、播音、导游、绘画”等十八大兴趣社团。学期的各种比赛进行催动。以赛促训,对所有项目进行阶段性、年度比赛,提升活动效果。校园足球特色项目进行搅动。以全国足球特色项目为突破,组织学生们经常性参加校内、校外组织的足球比赛活动 ,让美丽的校园又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 实际动手操作项目进行拨动。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、爱劳动的能力,学校少年宫开设了剪纸、水彩画、园艺种植等动手操作项目。尤其是园艺种植,现在学员们都会乐此不疲地在辅导员的指导下进行花草的种植、移植、修剪。校园里的花草经过学生们修、剪等一道道工序,精心护理,一派欣欣向荣 ,目前已建成一个植物园、一片果树林、一条苗木带,美化校园的同时学生审美、操作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。


  四、是致力一个“拼”字,尽己所能显担当。

  少年宫建设过程中“缺人缺钱缺支撑”始终困扰着我们,但我们为了乡村教育和留守儿童一直在坚持。资金项目不会“天上掉馅饼”,必须靠自己一个个争取过来,我们近年已争得“全国足球特色学校”、“中国好老师教育实践基地”、“江西省知识产权试点学校”、“江西省绿色学校”、“江西省园林先进单位”荣誉,积极争取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”、“全国传统武术传承学校”、“全省关爱留守儿童示范校”,为少年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,有效的提供了支持。活动开展不能“等米下锅”,要学会“找米下锅”倒逼自己,召集师生解放思想开展大学习、大讨论;请进来走出去,从江西师大、南昌师范学院、豫章师范学院引进专业人才,聘请校外本土艺人补充师资问题,邀请大学专家教授、优秀校友提升文化品位、丰满活动层次;向政府、企业、爱心人士筹措资金。活动效果不是“口号喊出来的”,必须靠师生一天天拼出来,少年宫活动之初师生积极性较高,随着时间推移效果大打折扣,我们创新载体和激励机制鼓舞师生坚持不懈,持之以恒。
  我以少年宫为载体,实现了课堂内外教育的有机结合,拓展了教育的途径和领域,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,满足了学生自身发展。


上页1下页
【责任编辑:刘杨芳】(Top) 返回页面顶端
昵称: mail: 验证: 45+46=